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3集力行分享 |
|
冯利学长 |
|
|
学贵力行,蔡老师讲道德学问的枢纽和关键,不在于念了多少,而在于做到多少。这句话对我的感触很大。回想自己这半年来的学习,用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来听课,来记笔记,而真正落实于生活的却很少,有时还沉浸在精进的喜乐中,这真是“不力行,但学文,长浮华,成何人”,我一直都不愿意承认自己长了浮华,觉得自己也不好表现,看来是曲解了经典的义理了。“不在于你念了多少,而在于你做到多少”,我这种重形式而轻实质的学习态度,是让我尝不到学习喜乐的根源所在,怨不得到后来有学不下去的感觉,越学越执着。当我没有真正去力行、去落实,就感受不到力行的喜悦,这在我今后的学习中,是要时时警醒的。感恩我能在短暂的挣扎后,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所在,感恩!感恩! 今后,我要放下以前所学的,重新归零,重新开始。万事开头难,在真正契入之前,我还要克服自己最重的习气,正确面对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”,不能急于求成,包括自己的修身和孩子的教育。而且还要“勿自暴,勿自弃”,对自己要求不能太高,遵循学习水到渠成的自然法则,祈愿自己勤能补茁。 德行的根本在孝道,没有从孝道入手,一个人的德行是长养不起来的,现在对父母所做得还都是些表面的工作,并没有体会到父母的真正需要,以前还总怪父母,平时孝敬公婆,公婆都欣然接受,但凡给妈妈买点什么,或要帮她做饭,但总是很不耐烦地把我打发过,其实,每次去妈妈那里吃饭,我也可想和她一起做饭,她总是嫌我做得不好,刚吃完饭,她就要撵我们走,说是人多嫌烦,害得老公对妈妈挺有意见,我在中间有时也很难为。曾经一度有我妈妈为什么不像别人的妈妈那样说知心话,妈妈不是很亲我的心结。一段失眠的经历让我的思想有了改观,我居然不知道失眠是那么痛苦,而我的妈妈却从外公外婆去世到现在十几年来一直都承受着,所以,妈妈现在脾气变得不好,是因为我这个不合格的女儿,没能时时体会到她的心,为她分忧。在第一遍学习到父母恩德时,曾有感而发,惭愧地流下了眼泪,发愿今后要好好孝顺父母,为什么到现在也是仅仅做到了放下对妈妈怨的心结,做了一些表面的工作,却止步不前了呢?原因还是力行不到位,遇到困难就提不起来,蔡老师曾说过,跟父母可不是交易,要时时提起父母养育的恩德。今后,孝顺父母要从生活点滴中开始,哪怕是给父母做一顿饭,陪他们聊会天,确确实实要在孝顺父母落到实处。 国庆假期,亲手为父母做了一段饭,为的是让他们有时间出去转转散散心。带婆婆到新城区转转,又利用一天和儿子一起接触了大自然,这个假期没有虚度,心里觉得很踏实。 都说真诚心一定能够成就事情,我知道这次的报告不是为了完成作业,而是真诚心的流露,期许自己好的状态一直保持下去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